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
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。
——《立秋》左河水
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;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(公里8月7-9日之间)。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。
立秋后该立即贴秋膘吗?
很多人都认为立秋后就要开始进补贴膘,以弥补夏季造成的身体损耗,其实,此时进补为时尚早。
因为立秋后还在伏天里,人体湿气仍较重,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,进补还有些早。同时,中医说的“不通不能补”,要先消食、顺气,排出体内湿火、气阻等再进补,方能起到效果。
进补最好的时间,则是在秋分后。
立秋进补四忌
1、忌虚实不分
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,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,会伤害身体。
偏寒者畏寒喜热,手足不温,口淡涎多,大便溏,小便清长,舌质淡脉沉细。
偏热者手足心热,口干,口苦,口臭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脉数。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,容易导致“火上加油”。
2、忌多多益善
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是不科学的。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,会引起腹胀、不思饮食;过服维生素C,可致恶心、呕吐和腹泻。
3、忌重进轻出
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“负营养”的保健新观念,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,减少“肠毒”的滞留与吸收,提倡在进补的同时,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。
4、忌恒补不变
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,只吃一个类型食物,多年不变发展成“偏食”、“嗜食”,这对健康是不利的。不同的季节,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。因此,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,不能恒补不变,一补到底。
当心“秋老虎”依旧伤人立秋
立秋是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,此后湿气逐渐减弱,让人难以忍受的“桑拿天”也会逐渐减少。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。炎夏的余热未消,广告媒体,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,“秋老虎”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,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。
特别是立秋过后,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,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,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。因此,立秋后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
小贴士:立秋后,早晚温差变大,注意保暖添衣。
《黄帝内经-素问》指出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秋季则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会消耗人体较多的阳气,所以这时就更需要及时补充阳气,以备寒冬的使用。
立秋前后艾灸,事半功倍!
要想达到艾灸养生功效最大化就要抓住两点
1、天时:立秋正值四时之秋收,是扭转之机。
2、穴位:立秋时节主攻哪些穴位才有效。
立秋按摩/艾灸——培补元气
1、大椎穴
保健要穴,主宰全身
取穴:在颈部后正中线上,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,即在低头时,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处。
2、关元穴
理气和血、补虚益损
取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三寸。
3、太白穴
健脾和胃,清热化湿
取穴:取坐位,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(第1跖趾关节)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,按压有酸胀感
专家推荐
张亚东
针灸推拿科 主治医师
【个人简介】:毕业于湖北中医院针灸骨伤,从事本科工作近二十年,早年师从湖北中医院骨科教授刘克忠,针刀专家吴绪平,龙氏脊柱正骨发明人广州陆军总医院龙层花教授等众多名老中医。中西医理论基础扎实,临床经验丰富。
【个人特长】:擅长诊治劲椎病,腰椎间盘突出症,肩周炎,网球肘,坐骨神经痛,头痛、头晕、膝痛、手麻、肌肉酸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面瘫、四肢关节痛、软组织肌肉筋膜炎、退行性膝关节炎、术后疼痛、扭伤等。擅长小针刀、针灸、整脊正骨推拿理伤,穴位注射,埋线、神经阻滞术等治疗,深受患者好评。
深圳万丰医院致力提供周全满意服务。若您有疑问,可以点击在线预约进行免费交流沟通,我院竭诚为您排忧解难。